close

發展構想的方法                                            

1.什麼是構想(IDEA)

  IDEA這個字源於希臘字「IDEIN」,原意是:經由觀看以了解事物。構想是在高度專注與反射下的產物,一個構想表現於外的型式可能是一個想法、一個觀念,或是一個表示。也或許是想像中的某東西被具化了,甚或是我們自己猜想的、假設的或感受的。

  一個構想有可能是一個「概念」(CONCEPT)。換句話說,我們對於某物所產生的構想很可能包涵了所有與該物有關的印象。一個構想也可以變得很有創意,但是不管它的創意有多麼了不起,它也不可能是個開天闢地的點子,嚴格說來,太陽底下沒啥新鮮事,很多創意是利用一些舊有的概念右以合成,而改良成新的點子構想常會遭受阻礙。很多人會對新構想產生阻抗,認為它可能會失敗。有時這種阻抗來自外界,有時則來自構想人本身。當我們說出或聽到:「這樣是行不通的!」,「不能這樣搞啦啦!」

,「以前的老方法已經夠好了!」…這類話時,應該知道阻礙已經悄悄地產生了。對付這種阻礙的方法,就是不斷磨練自己的自信心。

  在創意思考的環境不容許任何膽怯的想法。沒有什麼原則是必須絕對遵守的,也沒有所謂過分的要求。當我們接受了一個觀念,特別又有別人支持、了解、相信的時候,我們更得感激如此的知遇。掌握這些力量,可以建立起一個健康而積極態度。


2.如何設定構想?
  大部分真有創意的構想都不是一可及的,因此,我們要有一正確的態度。首先,得要有想像力,想像力能帶我們穿越時空,還能幫我們預測、補充、完成、計畫、發明、改良、創新及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經驗豐富、觀察敏銳,而且有足夠的資訊可供利用,那麼想像力絕對沒問題!想像力個人都有,但是它需要培養與激勵。那麼,光有豐富的想像力就夠了嗎?不!絕對不夠!想像力配合正確的工作態度與心靈的努力。為了培養良好的工作情緒,入須具備以下條件:
(1)有決斷力

(2)開放的心靈

(3)有好奇心

(4)具備真實的憑受力

(5)不抱持任何偏見

(6)集中注意力

(7)有毅力

(8)冒險的勇氣

  無庸置疑的,構想對我們而言的確太重要了,構想的種類品質,無非來自於我們以往的生活經驗所造成的總體影響。
3.構想的產生:
  有不少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培養想像力,最有用的一種就是訓練自己去怠受、體驗各種不同的環境。旅遊或造訪活動就是很好的機會。無論是出國旅遊,或是到鄰近的城鎮去參觀,都是不錯的。無論是玩一佪遊戲、解決一個問題、從事一項藝術創作、或是養成某種嗜好,都有助於鍛鍊自己的感受力。多看一些有關旅遊、構想及介紹各種活動皂書籍,也有助於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想像力資料庫。如果想再磨鍊想像力,不妨畫些有創意的畫,寫寫小說或詩句。

  另外一個途徑是拋開束縳,如果太畏懼失敗或是因循於傳統的思維,那麼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創意者。不能局限於傳統之中而覺得滿足。要多接觸一些新的事物、刺激自己的心靈,讓那新奇的、不熟悉的構想都盡情的顯現出來。構想是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它們不會畫地自限或是關在象牙塔中,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在某個特定時間,或某個特定地點工作才會想到好點子。如果真的希望想有好的構想,那麼,地點與時間是沒有限制的。


4.構想發展的過程:
  發展構想已經過數世紀的創意思考家無數次地運用了,這個構想發展的過程極富彈性與變化,因此很多人都同意,有組織的使用這些原則,可以讓創意想像運用得更完全。構想的運作程序通常會包括下列的步驟:
  1. 決定方針(預習)Orientation (Familiarize):

     ●選定目標、全力以赴。

     ●確認目標的意義。

     ●將所有問題在紙上一一列出。

     ●需抱持客觀態度。

  2. 準備(熱身)Preparation (Make ready):

     ●蒐集有用的事實與感覺。

     ●多看、多問、多讀、多寫、多畫。

     ●莫心存成見。

     ●豐富自己的知識。

  3. 分析(把事件拆開來看)Analysis (Take it apart):

     ●有條理地把事件拆成一部分一部分來看

     ●將各部分作一比較。

     ●決定資料要蒐集到什麼程度。

     ●為分析的工作定下時間表。

  4. 假設(可行性理論)Hypothesis (Theorize for possibilities):

 ●尋求不替選方案。

 ●把想到的點子全部紀錄下來。

 ●讓點子自由演變,產生另外的構想。

 ●慢工出細活。

      5.醞釀(等待構想成形)Incubation (Let ideas form):

 ●輕鬆等待。

 ●散散步、休息一下、洗個澡,或好好睡一個大頭覺,讓潛意識發揮功能。

 ●打開心靈的死角。

 ●讓靈思如泉湧。

6.整合Synthesis:

   ●先分析──再整合。

 ●試著把分析的結果連接起來,也許會有答案出現。

 ●所有的嚐試都是值得的。

 ●一個完整的整體並只是巴所有的部分加起來而已。

7.評估(測試及驗證)Verification (Test and prove):

 ●利用判斷力,而非想像力。

 ●客觀地思考自己的構想。

 ●花些時間定決策。

 ●重新檢測與證明。

 事前的充分準備絕對是必要的。不過我們通常花費了太多時間在資料蒐集及分析上,倒使得作的時間減少了。發展新構想的確很困難,而集合新構想比處理現有資料更困難,這種情形在半個點子也擠不出來的時候最為明顯。有些時候,那顆該死死的燈泡似乎永遠也不會在腦袋上亮起來,這個時候,最彎好讓自己先歇一會,將事情先丟到一邊去吧!交給潛意識去辦,這樣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候靈光一現。


5.構想的技巧:

  構想、點子其實與大自然事物一樣,也需要一個種子,再發展到成熟的階段,所以有時攸我們只是去蒐集各種有助於構想產生的溫床,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問題通常不是前所未有的,或許有一些前人的經驗可供參考,利用這些經驗或技巧時有點要注意:

 ●分析問題,找出可以套用的經驗。

 ●利用幾種相同或類似的經驗解吷現有的問題。

  以下列出幾種構想的技巧,提供老師們參考:

(1)6W問答:6W問答法也許是最古老、最可靠的刺激想像力的方法,若能抓住一個基本重點依序追問會更有效果。6W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處Where?何時When?為什麼Why?如何hoW?光這六個口訣便可以問出一堆問題來。

(2)操作口訣:

 ●調適(針對新的狀況做出應變)。

 ●有何現成方法可以轉變成我的解決方法?

 ●有何現成的構可以運用?

 ●我能把它變成什麼樣子?

(3)修正(稍微改變其本質):

 ●可否改變其方向或意義?

 ●可否改變其顏色、聲音、質感、氣味或嗅覺?

 ●可否改變材料、過程、溫度或外型?

(4)替代:

 ●從無到有或從有到無?

 ●可法把這個改成那個?

 ●有無別物、別人、別法,或別地可以取代?

 ●有無別的時間?

(5)加成:

 ●有什麼可以補充的?

 ●要不要放大一些、堅固一些、長一些、高一些、厚一些、重一些或快一點?

 ●要不要做得更有價值、更有力量?

 ●要不要讓它出現的頻率更高一些?

(6)減少:

 ●有什麼可以拿掉的?

 ●要不要做小一些、脆弱一些、短一些、薄一些、輕一些或慢一點?

(7)重組:

 ●有沒有別種排法、配置、韻律、位置、高度、行程、節奏、元素或組成?

(8)倒轉:

 ●何不試試看能不能對調?

 ●試試正面、反面、上面、下面、裡面、外面、前面、後面?

(9)組合:

 ●試試用合金、混合物、整體、什錦拼盤、組合、觀念組合、外觀?

 ●利用奇特的組合,有助於發現獨特的關係及構想?

(10)其他:

 ●可否拿來作為別的用途

     ●如果做些改變又會如何?

另外當然還有其它口訣,也可以像上列一樣問出土堆問題,不同的項目所引發的問題可以刺激出新的構想,你能想到多少呢?


6.構想的結合:

  所謂構想的結合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般的連鎖反應,下列三項要素能幫助你更恰當的利用這種連鎖現象。

(1)一個閱歷豐富的心靈。

(2)鮮明的記憶。

(3)有一種把上述資源畫下來的強烈願望。

這些思想的連鎖效應經常會因為某些偶然的因素引起,但不論是偶然的或是計畫的,只要企圖人愈強烈,連鎖文應進行得就愈迅速,它或許不能為我們的問題提出直接的答案,不過肯定能帶來全然不同的思考角度,應為我們的救星。


7.結合的法則:

  旱期希臘人綜合了三種基本的思路結合法則,如下:

(1)接觸(Contiguity)(靠近、像是身體上的接觸):男孩子的牛仔讓我們想到男孩子,女孩子的鞋子我們想到女孩子。


(2)相似(similarity):動物園中可供人玩耍的獅子會令我們想起家中的寵貓,我們可以試著在不同的事物間做做比較,找出其間的相互關係,才能更容易地理解這些 事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語這中有那麼多方法可用來表達一些很類似的東西。


(3)對比(Contrast):在酷寒的冬天,我們總會想起夏是多地好!反話、誇張、反命題都是表達對比時的用語。


(4)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是一套用來刺激構想的方法,係在40年代末期由一位叫Alex Osborn的人發明的。所有創意產品,都免不了要經過補充或修改,這套方法的目的在於刺激創意的產生,可以一估人玩,或是大家一起進行。腦力激盪通常是用文字的表達,但也可以運用別的媒介。像音樂家用音符及時間來表達;術家或設計師則更可用構造、量體或關係來做腦力激盪。它可以讓我們想到好點子,或者在腦袋不靈光時提供一個重振雄風機會。以下提供一些建議步驟:

 ●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地方。

 ●仔細明確地定一個問題,每次只單單想一個問題即可。

 ●可能的話,準備一臺錄音機。

 ●把所有的構想及想法都記在一張紙上或黑板上。

    ●然後,用盡腦子想出自己所能想到的構想。

 a.構想貴精不貴多。

 b.先想再說,評估是以後的事。

 c.可以想得很狂野、很瘋,反正以後還可以收斂回   來。

 d.把想到的構想互相結合或擴充。

 e.若是獨自一人做腦力激盪時,休息一下是無所謂的;一票人在玩時,休息一下可能就會中斷了大夥的思路及興緻了。

f.激盪時間要夠久,久到足以讓大家超越了過去的習慣反應或觀念,而開始能用一種全新的眼光來思考問題。

g.現在,開始評估每一個構想,哪一個構想是值得重視或值得修改的?

 h.有了構想以後,就去做做看吧!

無可否認地,每一個人的創造力都很有看頭,但如果可以兩三個人或是更多人在一塊兒玩這個腦力激盪的遊戲,成果將更為驚人,人數多有幾項特別的優點:

●好勝心及競爭人會使每個人竭其所能的要出一個足以睥睨群雄的構想。

●別人的構想也會引發自己的構想,而變成一種連鎖反應。

●每一位成員背景不同,可提供相當不同的經驗。


(5)提喻(Synectics):這個方法是在1960年代由W.J.Gordin發明的,可以說是腦力激盪法的二代改良品。它其實是結合了一些技巧,讓我們產生新的視野。由一位經驗豐富的主席引導,透過各式各樣的分析、隱喻、明喻、綜合等方法,讓大家持續以一種創意的度來思考單一問題,目的是要大家以一種奇特的方式來看待以往熟悉的問題。通常運用這個方法時別人的問題會比自己的問題先獲得解決,但是自己也能從別人的例子中得到需要的若干幫助。

(6)形態表(Morphological Chart):這個方法比前面兩種更有組織、更有計畫。它把各種構造、分類及關係都列成一個表格,易於檢驗及選用,這是個兩歲小都會玩的把戲,卻不失為產生創意的一個好辦法。本頁下方列舉了一個形態表範例,是一個關於光源的形態表。

(7)找尋新觀點:我們經常是處於當局者迷的情況,所以無法獲得創意,其實創意幾乎可以說是找尋

一個新觀點,在此提供一些獲得新觀點的想法。

●跟別人一起討論自己的問題。

●在心理上或是乾脆把自己丟到一個新環境裡去想問題。

●試著從別人的眼光中來看自己的問題。

●向大自然師法。

●到圖書館去找資料。


8.如何表達構想?
  當我們花了時間與精力想到了一個構想,這構想卻不能紀錄下來、不能評估進而實現的話,就根本是沒啥用處!要知道,構想一般來得模模糊糊,既不完整又容易忘記,所以絕對需要把想到的構想加以捕捉、記錄、修改、擴張、補充並加以實現,而既然構想稍縱即逝,我們最好用文字或圖畫把它記下來。
  一旦產生一個構想,好戲才算真正開鑼。我們得有能這個構想夫養長大,克服難關,直到這個構想為失們過關斬將為止,我們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愛迪生說過: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靈光一現,水到渠成!」
   當我們利用上些表格、素描、摘要、筆記等方法達一個想法時,就可能再引發出別的構想。表達構想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寫下來或畫下來。我們也可以用說的、或是做的,甚至乾脆把它做成一個模型。

(資料來源:張建成譯(民83)。基本設計概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帽的腦殘日記 的頭像
    帽的腦殘日記

    席玲的腦殘遊記

    帽的腦殘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